当前位置:首页  »  时评观察
“人情惯例”背后是变异的权力在作祟
时间:2020-10-15作者:来源:三湘风纪网 阅读:118

“人情惯例”背后是变异的权力在作祟

    来源:三湘风纪网   

    近日,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一则消息《调查:一本涉及585人的升学礼金账本》在党员干部中引发热议。据报道,云南省凤庆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杨语发的儿子考上大学,全县11名处级、125名科级干部等585人按照“人情往来”惯例送礼30余万元。

  剖析各类腐败案件,我们不难发现,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陷入腐败泥潭,根子上是自身意志不强、作风发生蜕变。但不容忽视的是,一些人走上腐败之路的重要起点,却是笃信所谓的官场“亚文化”,抵挡不住人情的“糖衣炮弹”,逐渐在你来我往的“惯例”中迷失方向。

  “谁送礼了领导不记得,谁没送领导记得”,坊间流传的一句话,形象地反映出不良政治生态下送礼收礼双方的微妙心态。这也正是在杨语发就职的农业农村局里77名干部职工“主动出席”升学宴的缘由。

  古语有云: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家有喜事邀请几位亲朋好友庆祝庆祝本是人之常情,也是亲朋好友融洽关系、交流感情、和睦共处的有效渠道。然而,有人却动起了歪脑筋,打着“礼尚往来”的幌子,借礼仪之名,行腐败之实,不仅人情往来变了味、走了样,也给一些腐败分子提供了敛财的借口和手段。对于手中握有公权力和公共资源的党员干部来说,“礼尚往来”一旦逾越本意出现偏差,就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。

  “我本想借着这个机会送上2000块钱,表表心意,把关系搞得更好一点,以后做事也‘方便’。”一些给杨语发送上红包礼金的商人、老板一语道破个中缘故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一些人之所以打着“人情往来”的旗号来拉拢你、腐蚀你,无非是看中你手中的权力,想利用权钱交易为自己谋取经济上、政治上的好处。“以势交者,势倾则绝,以利交着,利穷则散”。试想,如果哪天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“摇摇欲坠”,这些打着“人情往来”的朋友也就“树倒猢狲散”。

  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?不管是党员干部,还是普通群众,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,都有自己的三朋五友,不可能拒人千里、不近人情。但党员干部的人情是建立在对纪律的敬畏之上的,而并非庸俗化的迎来送往、吃吃喝喝,不讲原则、想帮就帮的“私情”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:“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,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。”

  “人情惯例”止于党纪国法,党员干部要挺纪在前,牢固树立“边界”意识和“红线”意识,识得破别有用心的“地方习俗”和“人情惯例”,正确处理好公与私、是与非、情与法、亲与清的关系,自觉净化好工作圈、朋友圈、生活圈,始终做到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净净做事、坦坦荡荡为官。(沅江市纪委监委   彭慧)

  • 正是扬帆搏浪时—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“十三五”期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纪实

  • 领航新征程

  •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在长沙考察,彰显这两个关键词

  • 开学了,总书记这些嘱咐要记牢

Copyright © 2021 廉政法制网客户端·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 湘ICP备18020593号-1
北京联络处:010-57294888    邮箱:ddfz168@163.com 技术支持:飞信网络